2021年9月

前言

不知不觉剑指题解即将陪伴大家走过了一年时间,事实上从项目开始萌生想法和方向是2020年的10月中旬,在今年的三月份才开始大量产出代码。我利用自己每天的空余时间去设计,去运营,去开发自己的东西,我把所学所感都会输出在这个项目。结果很不错我在今年的6月份拿到了Dcloud三等奖,并且坚守诺言,开源了每一句代码以及每一个设计素材,这里要非常感谢@谢敏和@马瑞朝对项目的大力支持。没有谢敏同学就没有APP丰富好看的ui界面,她在很多地方都加入了代码色彩非常贴近用户,所以她设计出来的成品是非常好的,开源之后很多人都借鉴或者复用了谢敏同学的设计,这也是对谢敏大大的认可。在题解项目前期主要是马瑞朝同学给我疏通逻辑,去参与系统设计,让我一个以前端为主的假全栈能够得心应手的去玩转serverless以及文档数据库。在10月份会迎来一次全新的 "release版本: v1.1.0",这篇文章将会简单说一下v1.1.0我们新增了哪些东西~

版本说明v1.1.0

【npm包】新增typescript-type核心包,重构了unicloud/explain/sword-core等所有类型提示
【后端】unicloud后端架构大幅调整,从explain1->explain2,所有核心云函数都将采用http云函数URL化
【后端】后端架构调整&代码重构&美化代码
【后端】新增TS运行时校验功能
【后端】后端核心函数新增中间件体系
【后端】更改explain2核心部分代码
【后端】核心主要函数将cjs替换为es
【生态】QQ机器人系统,推送海量题目
【生态】微信小程序结束了审核,此后微信小程序&QQ小程序将会正常迭代
【前端】重构&美化了API层的所有代码(*下一个版本会重点改进这里)
【官网】更改官网的部分内容
【依赖】app核心工程升级了所有的依赖包到最新版本(*后续会对windows电脑部署项目出现的bug进行修复)
【app】整个app工程引入了husky和lint-staged,eslint

架构调整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代码重构&美化

控制器改造之前:

WX20211006-144636.png

控制器改造之后:

WX20211006-144603.png

TS运行时校验

1633503145303.jpg

QQ机器人

WX20211006-145431.png

新增全局类型npm包

github: sword-typescript-type-core
npm: sword-typescript-type-core

WX20211006-145610.png

补丁包&v1.1.0 next版本预告

【前端】API类型提示
【前端】部分页面代码进行美化&重构
【前端】全方位优化用户体验
【生态】服务号推送&通知(微信端)
【生态】QQ群合作
【生态】题库完善,增加java&php的题库
【后端】完善其他云函数(*openapi)

vue3-vite2-ts-template

托管地址: github-vue3-vite2-ts-template

  • [x] 使用最新版本的 vite 和 vue3
  • [x] antdv 真正意义上的按需加载组件以及组件css
  • [x] git 提交前的 lint-stage+husky 校验和美化代码(prettier), 多人协作风格统一
  • [x] 开发预设 eslint 校验和自动修复以及 Editorconfig
  • [x] 自带开发常用依赖,antdv, axios, day, querystring...
  • [x] 适合中小项目的 typescipt 的 mvc 风格架构
  • [x] 工具方法贯彻 hook 风格,且预装 vueuse
  • [x] scss 基本工具库封装,页面和页面无需引入,直接使用预定义的全局变量/函数
  • [x] vite/rollup 打包优化
  • [x] storage,cookie TS版本的模块化方案
  • [x] 预设 Pinia 状态管理的模块化以及类型声明
  • [x] 预设开发环境的 vite-plugin-mock
  • [x] 预设自动装载路由 vite-plugin-pages
  • [ ] SSR/CSR 优化
  • [ ] 业务组件/type 类型文档自动生成,且在启动开发服务器时,自动打开 doc
  • [ ] 动画方案
  • [ ] 预装业务常用的 webcomponents 组件(团队自己开发组件库)

命令

命令含义
dev快速启动本地开发服务器
lint带有--fix 的 eslint 校验
prettiereslint-prettier 的美化代码命令
preparenpm install 自动执行的 husky 安装命令(不使用的请忽略)
lint-stage对 git 暂存区的文件进行操作,源于 lint-stage 插件
buildvite 内置的打包使用 rollup,此模板自带打包优化
serve本地预览生产环境的程序

启动/打包 命令

命令含义
dev:test快速启动本地开发服务器(test 环境)
dev:prod快速启动本地开发服务器(prod 环境)
build:test打包(test 环境)
build:prod打包(prod 环境)

技术栈:

  1. vue3
  2. vueRouter4
  3. pinia
  4. typescript

命令行

通过安装Tool,来可视化地使用模板,因为仓库中的模板大多数都不会全部用到,你可以通过tool去按需引入它们

npm i enjoy-project-tool -g

创建模板

enjoy create

当然,作为模板的伴生工具,我还会继续维护并且持续提出新的feature来减轻我们开发负担

Tool是使用TS开发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提pr,这是Tool的仓库

类型文档/组件文档

文档待补充,暂定使用

  1. dumi作为组件库文档

代码提交

旧版本的husky和新版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所以如果你以前用过husky那么你要在代码提交这里做更多逻辑的话,可以去看看最新的文档。

模板中只拦截了pre_commit这个钩子,目标就是在pre_commit的时候对代码进行lint和自动修复以及美化,而且仅要对暂存区的文件lint,所以使用了lint-staged。这个组合太常见了,有需求的开发者可以再这个上层定义一些有趣的功能提pr。

还有一个需求是校验git commit message的规范,但是对于小团队来讲,校验这个规范没有太大必要,也暂时不会对团队带来好处,所以爱鼓捣的可以去鼓捣哈。

可以推荐团队成员使用 git-commit-plugin-vscode

vscode 开发小指南

推荐使用 Volar 插件进行开发,如果你的 IDE 是 Jetbrains 系列的,那么你可能不太需要这个插件,如果你是 vscode 推荐使用 volar。使用 volar,不仅可以在 vue 开发上和
jetbrains 的表现一致,还可以得到更完善 vue3 的支持,甚至非常新/在草案的语法糖都能够快速享受到。

下载volar地址

此模板对于vscode有天然的支持,如果你使用vscode,就能使用模板自带的vscode配置,比如说保存自动lint&fix&prettier或者其他有意思的功能。

  1. 有那么一点智能的代码模板

模板中自带了若干个vscode的code-snippets,snippets将会持续更新,它和模板深度贴合,可以帮助你摆脱繁琐的开发。下面就一一描述几个snippets的作用:

  • model-init-type

    初始化@types/model/api的提示工具,自动声明命名空间以及导出

  • model-init-api

    初始化model下的api类,自动引入与之匹配的type类型声明文件以及其他可能用到的依赖

  • model-init-cache

    初始化model下的cache类,自动引入与之匹配的type类型声明文件以及其他可能用到的依赖

  • controller-init
初始化控制器类

  • vue-init

    初始化vue页面/组件

AntdV 开发小指南

传统的 antdv 的按需加载,都会使用 babel-plugin-import 这个插件进行按需分析然后自动引入,但是 antdv 中有很多嵌套的父子组件:

<a-menu>
  <a-menu-item></a-menu-item>
</a-menu>

由于内部设计原因,无法使用这个插件进行按需导入。最主要的是我们已经使用了vite,本身就带有按需导入,我们只需要处理他们的css的按需引入即可。所以使用了2个插件:

  1. vite-plugin-components
  2. vite-plugin-style-import

第一个插件主要帮助我们自动识别模板中用到的组件,实现自动引入,也就是说我们使用antdv这样的组件库的时候,不需要全量引入,甚至不需要手动的import就可以自动实现按需引入,如图:

而且脚手架内置了按需引入css的逻辑,所以antdv本身的设计原因导致引入css问题开发者也不需要担心。
第二个插件主要是辅助第一个插件做按需引入css逻辑的。第一个插件做的按需引入css有些许问题,比如说antdv里面有很多api调用的组件,比如message,通过message方法调用一个组件,这个时候css不生效,就需要使用第二个插件进行处理。

对于message这样的api组件的css不生效的原因很简单,第一个插件仅仅是解析template用到的组件然后自动引入css,但是无法处理import进来的api组件,所以需要第二个插件做处理。

开发指南

这一块根据自身团队成员的习惯会逐步调整,所以这里的介绍会经常更改。

这套微不足道的架构足以应对中小APP,也是非常简单的,主要就是mvc+ts风格。如果你阅读完整个模板文档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做了模块化,把业务划分开了,这也是目前团队开发没有注意到的一点,自身开发完爽是爽了,另外一个人维护就要惨了。各种配置,api都找不到,组件/组件参数也找不到,可能为了快速开发,都会去复制老项目和其他页面的代码;这虽然也是一种“复用”,但是总归来说并不是标准的。所以只有将业务划分开,才能快速定位具体核心代码,才能快速复用。

类型

src/@types

像大部分工程一样,把能抽离的type都尽量都抽离到了@types这一层,这一层也暂时根据需求划分了以下几个内容:

  1. controller
  2. model
  3. hook
  4. store

里面最重度使用的应该是model,我们在model模型中根据业务定义了很多ts,比如user.ts:

namespace TUserApiModel {
  type ReqLogin = {
    captcha: string;
    password: string;
    username: string;
    uuid: string;
  };

  type ResLogin = Promise<
    ActionResult<{
      token: string;
    }>
  >;
}

export default TUserApiModel;

这两个就代表了model里面api层(后面会详细说明model里面的api),使用Req和Res作为前缀也就是请求和响应的类型,那么我们定义好之后,在整个工程中我就可以这样使用类型:

TUserModel.ReqLogin

那么同理,types文件夹中像store,hook这样的,也是根据业务划分,去定义类型的,这里就不再过多阐述了。

模型

src/model

目前model分为2个含义:

  1. api
  2. cache

前端大部分的数据来源都包含到了,api模型定义了不同业务的api方法,比如user.ts:

import useRequest from '../../hook/useRequest';

export default class UserApiModel {
  async login(params: TUserModel.ReqLogin): TUserModel.ResLogin {
    return await useRequest({
      url: `${params}`,
      method: 'get',
      options: {
        authApi: true
      }
    });
  }
}

useRequest是我们自定义实现的hook函数,我们通过这个hook可以发起请求,那么你可以看到在这个类中定义了login这个方法,入参类型就是TUserModel.ReqLogin, 返回类型就是TUserModel.ResLogin,这个类型都是我们在@types定义的。

再比如说我们搭配kurimudb做了缓存的模块化,最常用的缓存插件也预装好了,我们可以在model里面去写这样一段代码:

/model/cache/user.ts

import { Models } from 'kurimudb';
import { LocalStorageDriver } from 'kurimudb-driver-localstorage';
import { CookieDriver } from 'kurimudb-driver-cookie';

export class UserLocalStorage extends Models.keyValue {
  constructor() {
    super({
      name: 'user',
      driver: LocalStorageDriver
    });
  }
}

export class UserCookie extends Models.keyValue {
  constructor() {
    super({
      name: 'user',
      driver: CookieDriver
    });
  }
}

我们在这里定义了2个kurimudb类,一个是localstorage一个是cookie,我们可以在这里新增一些方法或者直接导出给controller用,因为即便你不新增方法也可以使用kurimudb内置的函数。

我们拥有kurimudb这样的库可以解决存储模块化的问题,我们不用关心这个缓存的key是否被使用过,只需要设置好唯一的name值,它就能给我们提供一组方便调用的api。另外kurimudb还有sessionstorage和indexDB的插件,如果业务需要可以快速的安装,然后声明一个新的类导出即可使用。

控制器

src/controller

在模板默认自带了一个user.ts例子,我们在上一个model中说明了apiModel和cacheModel,这里的controller就直接引入它们。并且在controller暴露入口。

import UserApiModel from '../model/api/user';
import { UserLocalStorage, UserCookie } from '../model/cache/user';

export default class UserController {
  private localStorageModel: UserLocalStorage;
  private cookieModel: UserCookie;
  private apiModel: UserApiModel;

  constructor() {
    this.apiModel = new UserApiModel();
    this.localStorageModel = new UserLocalStorage();
    this.cookieModel = new UserCookie();
  }
  async login(req: TUserModel.ReqLogin): TUserModel.ResLogin {
    return await this.apiModel.login(req);
  }
}

控制器我们还可以对api/cache获取的数据做处理,比如说,后端返回的数据格式前端不便直接展示,我们应该在controller需要做一层转译,比如像这样:

transform(): { text: string; value: string }[] {
    const data = {
      '0': '小明',
      '1': '小红'
    };
    let _arr = [];
    let key: keyof typeof data;
    for (key in data) {
      _arr.push({
        text: data[key],
        value: key
      });
    }
    return _arr;
  }

视图(.vue)

以vue来举例,我们如何在视图优雅的调用controller?并且如何使用@types定义的类型来巩固我们的组件?

import TUserApiModel from '../../@types/model/api/user';

const login = async (params: TUserModel.ReqLogin) => {
  await userController.login(params);
};

// 调用login函数
login({
  captcha: "",
  password: "",
  username: "",
  uuid: ""
})

当调用login函数时候,提供了与ReqLogin不符合的数据结构,是会出现报错的。同理,我们调用cache也是一样,需要在controller把cache封装一层暴露给vue即可。

环境变量

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建立业务相关的 env 环境(模式)。 vite-模式文档

以下是根目录默认提供了 3 个环境文件,对应了本地,测试,生产环境

  1. .env
  2. .env.dev
  3. .env.prod

内容示例: 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配置

VITE_APP_API=
VITE_APP_SECRET=

那么同理,如果业务需要额外增加新的自定义环境变量,则需要在 src/vite-env.d.ts 中重新定义类型:

/// <reference types="vite/client" />
interface ImportMetaEnv {
  VITE_APP_API: string;
  VITE_APP_SECRET: string;
  // 新的环境变量的定义写这里
}

Mock

使用vite-plugin-mock来做本地开发的mock,模板暂时没有内置生产环境的mock。

// vite.config.ts
viteMockServe({
  localEnabled: true //是否开启本地的mock功能
}),

定义mock api:

// /mock/user.ts

import { MockMethod } from 'vite-plugin-mock';
export default [
  {
    url: '/api/get',
    method: 'get',
    response: (res: any) => {
      return {
        code: 0,
        data: {
          name: 'this is mock name'
        }
      };
    }
  }
] as MockMethod[];

其他的库

  1. dayjs
  2. axios
  3. vueuse
  4. kurimudb
  5. query-string

最近很忙,一天被排的满满的。担心身体会被拖累,最近脑部眩晕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我想可能是偶尔晚上不吃饭而且高强度思考的原因吧。作息可能要调整一点了,务必要早睡,晚睡早起看书真的看不进去。

就这样 晚安

请输入图片描述

原文链接-因卓诶-人类高质量男性开发的基于TS且自带运行时校验的unicloud云函数是什么样子的?

前言

去年年底在上一家团队的伦哥和我提到了TypeScript的运行时校验,当时由于没有使用TS开发过后端,所以也就不太关心这个事情。但是今年开发TS后端,尤其是最近重构剑指题解开源项目的v
版本接口的时候,才觉得我必须要上运行时检测了。这篇文章内容不会很长(由于时间紧迫,我就简明扼要的写),我会从现有的云函数开始,然后和大家一步一步复盘改造细节。

改造开始

改造之前你需要了解为什么需要运行时检测?目前运行时检测有哪些方案,他们分别有什么弊端?
Nodejs开发中和我们客户端js开发都有共同问题,就是“undefined”,报各种定义找不到,而且后端规定API参数的时候很头疼。
往往要写这样繁琐的代码进行类型安全的控制:

// 添加文章
  async addArticle() {
    return handleMustRequireParam(
      [
        {
          key: 'title',
          value: '文章标题'
        },
        {
          key: 'content',
          value: 'content内容'
        },
        {
          key: 'tagID',
          value: '标签内容'
        },
        {
          key: 'desc',
          value: '描述'
        }
      ],
      this.event.params
    )
      .then(async () => await this.handler('addArticle'))
      .catch((err) => err);
  }

handleMustRequireParam这个方法是定义的一个函数,用于检测必传参数是否未传递或者为空。在每一个云函数中我们都要写这样一大段非常臃肿的代码。而且客户端鬼知道会给你传递什么乱七八糟的参数(这种情况在unicloud 文档云数据库经常出现)。所以swrod开源项目升级了explain.js到v2版本,加入了动态类型校验的中间件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的运行检测方案你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ts运行时检测
看完之后,其实最大的弊端就是它不支持复杂类型校验,我如果想要写如下的代码,以前的方案就不支持我们这样做

interface Test{
  code: string;
  flag: string;
}

type IApiRes = Pick<Test, 'code' | 'flag'>

类似Pick, Partial这样高级的TS泛型在开发中经常用,但是现在很少有一个库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综合上述,我们使用了tsrpc框架中的核心库: tsbuffer-validator

这个库目前是没有文档的,这次复盘所有的代码都是看test测试用例推出来的,感谢作者大大持续帮我解决开发中各种问题

如果是经常关注我博客的水友都知道,我在前段时间写了一个垃圾的教程专门用来入门tsrpc框架,戳这里去看,tsrpc中最亮眼的ts运行时检测功能就是tsbuffer-validator这个库提供功能。

在浏览了这个库的test用例之后,我这样去开发:

1. 使用tsbuffer-proto-generator这个库将proto转换成schemas.json
2. 添加一个模块去做校验功能,模块中参数就是生成出来的schemas.json和当前触发api路由

首先我们定义proto,去写一个简单的ts代码

// proto/question.ts

export interface AddQuestion {
  title: string;
  areaID: string;
  content: string;
  tagID: string[];
}

我们定义了一个[添加题目]的api请求类型,而实际上我们在云函数路由中是question/addQuestion,我们到时候在写中间件的时候,要记得做一下第一个字母大写的处理,否则会找不到我们写的这个请求类型。

然后我们开始生成schemas.json

npm i tsbuffer-proto-generator --save-dev
这个模块建议安装到云函数之外,即你的工程最外面,不要安装在云函数内部

然后我们在云函数根目录去新建一个schemas文件夹

// schemas/genSchemas.js

const { TSBufferProtoGenerator } = require('tsbuffer-proto-generator');
const glob = require('glob');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s = require('fs');

async function main() {
  let generator = new TSBufferProtoGenerator({
    baseDir: path.resolve(__dirname, '..', 'proto')
  });

  let files = glob.sync('**/*.ts', {
    cwd: path.resolve(__dirname, '..', 'proto')
  });
  console.log('Files: ', files);

  let result = await generator.generate(files);

  fs.writeFileSync(path.resolve(__dirname, 'schemas.json'), JSON.stringify(result, null, 2));
}
main();

轮到我们的nodemon工具人登场,我们利用nodemon去监听proto文件夹协议的更改,从而触发genSchemas.js。

// nodemon.proto.json

{
  "watch": ["proto"],
  "ext": "ts",
  "exec": "node schemas/genSchemas.js",
  "legacyWatch": true
}

package.json -> script

"proto": "nodemon --config nodemon.proto.json",

运行npm run proto之后就可以看到schemas文件夹中有一个schemas.json

{
  "question/AddQuestion": {
    "type": "Interface",
    "properties": [
      {
        "id": 0,
        "name": "title",
        "type": {
          "type": "String"
        }
      },
      {
        "id": 1,
        "name": "areaID",
        "type": {
          "type": "String"
        }
      },
      {
        "id": 2,
        "name": "content",
        "type": {
          "type": "String"
        }
      },
      {
        "id": 3,
        "name": "tagID",
        "type": {
          "type": "Array",
          "elementType": {
            "type": "String"
          }
        }
      }
    ]
  }
}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对象中有一个key为 “question/AddQuestion”,我们等会写中间件的时候,就拿api的url去匹配这个key从而拿到api的schema

写一个名为tsbuffer-params-validate的中间件

const { TSBufferValidator } = require('tsbuffer-validator');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event) {
  // schemas 由ts的proto生成的schemas
  // params 参数
  // service 路由url中的service
  // action 具体的方法
  const { schemas, params, service, action } = event;
  const validator = new TSBufferValidator(schemas);
  let vRes = validator.validate(params, `${service}/${action.replace(/^\S/, (s) => s.toUpperCase())}`);
  return vRes;
};

然后中间件会返回给我们结果:这个参数是否校验成功(如果出错误,会返回具体错误信息),然后我们就去云函数中去使用这个中间件。

    // 添加校验参数中间件
      app.use(async ({ event }) => {
        const validateResult = await ParamsValidate({
          ...event,
          params: event.data,
          schemas
        });
        if (!validateResult.isSucc) {
          // 将响应信息改为异常信息
          explain.response.body = {
            message: validateResult.error
          };
        }
      });

到此为止我们都已经改造好了,我们可以测试一下访问云函数具体路由的时候,会不会去校验参数:

"data": {
    "title": "",
    "areaID": "",
    "content": "",
    "tagID": [1]
},

如果我们传递一个这样的参数,中间件就会拦截,并且爆出这样的错误信息:

{
    "isSucc": false,
    "error": {
        "type": "TypeError",
        "params": ["string", "number"],
        "inner": {
            "property": ["tagID", "0"],
            "value": 1,
            "schema": {
                "type": "String"
            }
        }
    }
}

提示我们的tagID需要是string[],而不是number[]。

结束

这篇文章内容很简单,由于很多库没有文档,我还是花了一部分时间去推敲研究的。而且用tsrpc核心库的人太少了,这么好的东西必须要分享给大家,而且在unicloud领域,使用ts开发的人本来就是稀有,所以这篇文章的种种技巧都能实打实的解决各位云函数开发者的大问题,希望大家能用到工程上,用完就懂运行时检测类型有多香了。

扫码_搜索联合传播样式-白色版.png

因卓诶原文链接

一个虚假的故事(狗头)

设想一下,如果10人以下的前端小团队要合作去协同一个项目;

这个时候leader说: "小明, 我们这次使用vue3吧,你去搭建一个项目吧!"

小明第一次开发vue3的项目,但是身为老司机却丝毫不慌,它按照官方文档一步一步的构建脚手架,去添加各种依赖,然后把之前vue2或者其他项目的公用代码复制过来。

1天过去了...

小红拿到了最新的脚手架代码,打开自己的webstorm;小蓝打开了自己的sublime;小紫打开了自己的vscode。数周之后,leader查看仓库,发现小红,小紫,小蓝的代码/架构风格迥异,而且代码毫无章法的蜷缩在仓库中,甚至出现了很多组件/公用方法重复的问题。几周之后慢慢迭代,慢慢地成为了“屎山”。当团队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代码可能就越“屎”。


前言

我从一毕业从事工作开始到今天,小团队接触的特别多,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常见。但是由于时间和其他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把我开源项目的那一套技术栈搬过来;上周终于不是很忙就筹备了二个项目,用来解决小型团队的常见问题,成本不高,只需要一个包。在开始介绍之前,我们罗列一下问题列表:

  1. 开发工具不统一
  2. 代码规范以及美观性
  3. 初始化一个项目做的准备工作太多
  4. 技术迭代不够快

我们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述2个项目:

enjoy-project-tool仓库
enjoy-project-template仓库

命令行工具主要的作用就是拉取我们的代码模板,这个大家见怪不怪了,但是我仍需要描述一些细节给第一次做命令行的兄弟们看。至于项目模板,我开源的仓库的readme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介绍以及使用方式,这里就不阐述过多了。

可以一边看完整代码,一边code

准备

使用nodejs开发命令行工具是对前端工程师最友好的方式,我们可以直接通过node去执行我们的js文件,所以我们随便npm init一个新的工程,然后更改我们的package.json

{
  "name": "enjoy-project-tool",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
  "main": "dist/main.js",
  "scripts": {
    "run": "nodemon",
    "lint": "eslint 'src/**/*' --fix",
    "prettier": "prettier --write '**/*.{ts,js,json,markdown}'",
    "lint-staged": "lint-staged",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
  "lint-staged": {
    "*.{ts,js,json,markdown}": [
      "prettier --write",
      "eslint --fix",
      "git add"
    ]
  },
  "bin": {
    "enjoy": "dist/main.js"
  },
  "author": "",
  "license": "ISC",
  "dependencies": {
    "chalk": "^4.1.2",
    "commander": "^8.1.0",
    "download-git-repo": "^3.0.2",
    "inquirer": "^8.1.2",
    "ora": "^5.4.1"
  },
  "devDependencies": {
    "@types/inquirer": "^7.3.3",
    "@types/node": "^16.7.10",
    "@typescript-eslint/eslint-plugin": "^4.30.0",
    "@typescript-eslint/parser": "^4.30.0",
    "esbuild-node-tsc": "^1.6.1",
    "eslint": "^7.32.0",
    "eslint-config-prettier": "^8.3.0",
    "eslint-plugin-prettier": "^4.0.0",
    "husky": "^7.0.2",
    "lint-staged": "^11.1.2",
    "nodemon": "^2.0.12",
    "prettier": "^2.3.2",
    "typescript": "^4.4.2"
  }
}

给大家描述一下,我们用什么技术栈去开发这个命令行工具?

首先我们需要typescript,使用esbuild-node-tsc(简称ETSC)去编译我们的ts代码;
其次我们使用husky和lint-staged以及eslint去对我们的代码做git提交之前的校验;
prettier主要做一个代码美化;
使用nodemon便于我们开发调试自动编译

如果你对上面的技术栈不是特别了解,没关系。我们再讲述具体实现的时候还会提到它们的。

开发命令行工具我们需要给node暴露一个js文件,那么这个文件我们可以存储dist目录下,并且我们需要描述一个名称,让node环境通过名称去找到对应的js文件并且运行,所以我们就在package.json中写下了这一行代码:

 "bin": {
    "enjoy": "dist/main.js"
  },

那么到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访问到我们的程序:

enjoy

我们只需要把我们写好的ts代码去编译到dist目录下就大功告成了~

hello world

纯属个人习惯,我把main.ts文件放到了src目录之下,然后我写下了下面的代码:

#!/usr/bin/env node

console.log("hello world")
#!/usr/bin/env node 必须加入这段代码,让代码使用node进行执行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配置一下ts和etsc:

根目录新建 tsconfig.json

{
  "compilerOptions": {
    "target": "es6",
    "module": "CommonJS",
    "outDir": "./dist",
    "strict": true,
    "esModuleInterop": true,
    "moduleResolution": "Node",
    "allowSyntheticDefaultImports": true,
    "resolveJsonModule": true,
    "forceConsistentCasingInFileNames": true,
    "typeRoots": ["./node_modules/@types", "./typings"]
  },
  "include": ["./src/*.ts"]
}

这个配置文件我们需要关心include,以及target,module,outdir,typeRoots;

include: 包含ts的目录
target: 我们编写的ts代码的版本,es6/es5...
module: 我们编译之后的模块类型,ems还是cjs,这里我们选择的是cjs
outDir: 输出js的目录
typeRoots: 类型声明文件存放的目录,我们一会需要在typings这个目录下去定义我们的类型

typescript自带了tsc用于编译ts文件,但是我们使用了etsc只因为它速度更快,etsc默认是开箱即用的,只用你根目录下的tsconfig.json配置它就能工作。但是我们仍需要它把编译之后的代码进行压缩,所以我们需要对etsc进行额外的配置,我们需要新建etsc.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esbuild: {
    minify: true
  }
};

这个时候我们项目根目录运行etsc的命令,就可以看到根目录出现了dist文件夹并且其中有main.js的文件。我们就可以用nodejs去运行它了。

我们在命令行输入:

npm link

> npm link 命令可以把你写的工程 链接 到你电脑的全局环境,方便调试,而且不需要install

这个时候我们在命令行输入: enjoy

就可以在控制台显示出我们写的hello world了

优化开发体验

我们已经成功的打印出了hello world,我们每一次编辑main.ts文件都需要运行etsc命令,这就不是昊哥干的事情。所以我们用nodemon去监听文件的编辑,然后让nodemon去触发etsc的命令。我们需要在根目录新建一个nodemon.json:

{
  "watch": ["src/*"],
  "ext": "ts",
  "exec": "etsc",
  "legacyWatch": true
}

然后在package.json中我们已经写入了脚本命令:

"run": "nodemon",

执行

npm run run

这个时候nodemon服务已经启动了,我们更改main.ts,nodemon会自动去执行etsc命令,直接就把文件编译到dist里面了,然后我们就可以无缝的去在命令行调试最新的结果(npm link之后就不需要再次执行这个npm link了)

核心代码开发

commander这个库是用于nodejs开发命令行的最佳工具,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包去完成很多事情,比如命令的控制等,我们可以在main.ts中写入以下代码:

#!/usr/bin/env node

// 命令行
import { program } from 'commander';

program
  .command('create')
  .description('create template (创建模板)')
  .action(async () => {
    // 回调函数
    console.log("回调函数")
  });

program.parse(process.argv);

program也可以支持命令行的version版本,这一块我就不描述了,具体可以查阅文档。

运行enjoy就能看到如下内容:

1630837375700.jpg

commander帮助我们把一些必要的生成完毕了,我们可以直接运用enjoy create就可以把我们刚刚注册的create的回调函数触发。

我们目前这个命令行工具支持创建模板的功能,所以我有必要把create这个操作抽离出去,所以我新建了一个ts文件专门处理create的逻辑。

然后代码改写:

program
  .command('create')
  .description('create template (创建模板)')
  .action(async () => {
    await import('./create.js');
  });

program.parse(process.argv);

我们新建的create.ts内容如下

#!/usr/bin/env node

import inquirer from 'inquirer';
import ora from 'ora';
import fs from 'fs';
import { exec } from 'child_process';
import download from 'download-git-repo';
import chalk from 'chalk';

const spinner = ora('下载模板中, 请稍后...');

// 模板字典
const template: { name: string; value: string }[] = [
  {
    name: 'vue3-vite2-ts-template (ant-design-vue)模板文档: https://github.com/seho-code-life/project_template/tree/vue3-vite2-ts-template(release)',
    value: 'seho-code-life/project_template#vue3-vite2-ts-template(release)'
  },
  {
    name: 'node-command-ts-template                 模板文档: https://github.com/seho-code-life/project_template/tree/node-command-cli',
    value: 'seho-code-life/project_template#node-command-cli'
  }
];

// 安装项目依赖
const install = (params: { projectName: string }) => {
  const { projectName } = params;
  spinner.text = '正在安装依赖,如果您的网络情况较差,这可能是一杯茶的功夫';
  // 执行install
  exec(`cd ${projectName} && npm i`, (error, stdout, stderr) => {
    if (error) {
      console.error(`exec error: ${error}`);
      return;
    } else if (stdout) {
      spinner.text = `安装成功, 进入${projectName}开始撸码~`;
      spinner.succeed();
    } else {
      spinner.text = `自动安装失败, 请查看错误,且之后自行安装依赖~`;
      spinner.fail();
      console.error(stderr);
    }
  });
};

// 修改下载好的模板package.json
const editPackageInfo = (params: { projectName: string }) => {
  const { projectName } = params;
  // 获取项目路径
  const path = `${process.cwd()}/${projectName}`;
  // 读取项目中的packagejson文件
  fs.readFile(`${path}/package.json`, (err, data) => {
    if (err) throw err;
    // 获取json数据并修改项目名称和版本号
    const _data = JSON.parse(data.toString());
    // 修改package的name名称
    _data.name = projectName;
    const str = JSON.stringify(_data, null, 4);
    // 写入文件
    fs.writeFile(`${path}/package.json`, str, function (err) {
      if (err) throw err;
    });
    spinner.text = `下载完成, 正在自动安装项目依赖...`;
    install({ projectName });
  });
};

// 下载模板
const downloadTemplate = (params: { repository: string; projectName: string }) => {
  const { repository, projectName } = params;
  download(repository, projectName, (err) => {
    if (!err) {
      editPackageInfo({ projectName });
    } else {
      console.log(err);
      spinner.stop(); // 停止
      console.log(chalk.red('拉取模板出现未知错误'));
    }
  });
};

// 定义问题列表
const questions = [
  {
    type: 'input',
    name: 'projectName',
    message: '项目文件夹名称:',
    validate(val?: string) {
      if (!val) {
        // 验证一下输入是否正确
        return '请输入文件名';
      }
      if (fs.existsSync(val)) {
        // 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return '文件已存在';
      } else {
        return true;
      }
    }
  },
  {
    type: 'list',
    name: 'template',
    choices: template,
    message: '请选择要拉取的模板'
  }
];

inquirer.prompt(questions).then((answers) => {
  // 获取答案
  const { template: templateUrl, projectName } = answers;
  spinner.start();
  spinner.color = 'green';
  // 开始下载模板
  downloadTemplate({
    repository: templateUrl,
    projectName
  });
});

inquirer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引导用户在命令行做出“输入/选择等”的操作,但是前提我们定义了一个数组,这个数组就是questions,模板内容存储到了一个公开的仓库(不同类型的模板,分为不同的分支),我们通过download-git-repo这个包去进行下载。模板通过这个repo这个包下载完毕之后,我们调用editPackageInfo去更改packagejson中的信息(比如项目名称);之后我们就可以自动帮助用户去下载依赖,install方法主要就是通过node去运行安装的命令,这里非常简单,就不做过多描述。

而这里的chalk依赖主要是帮助我们去做命令行上的一些色彩显示,比如警告,错误,成功,我们都可以去打印出好看好玩的颜色,让整个命令行的ui变得高大上。
ora这个依赖则帮助我们去做了loading,以及关键文案的提示。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带有拉取模板功能的命令行工具,我们再次运行create命令,就能正常运行了。

上传之前的准备

在文章的开始我们提到了一个小故事,并且总结了几个开发的问题,我们开发完毕的命令行工具仅仅解决了初始化项目时间成本的问题,但是剩余的三个问题一个也没得到解决,而这一part才是真正实用的东西,在开始我们安装了非常多的依赖,比如eslint以及husky,lint-staged等等,我们这一part主要就是使用这几个依赖打造一个标准的git提交流程,让多人协作变得稳重和统一。

而我们刚刚使用的命令行工具,其中拉取的模板,也同样是这样的校验流程。

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eslint开始配置,eslint的配置其实每个团队有自己的方案,但是大多数默认还是用eslint官方的默认配置,所以我这就不做过多花里胡哨的配置。

.eslintrc.js

module.exports = {
  root: true,
  env: { browser: true, node: true },
  parser: '@typescript-eslint/parser',
  parserOptions: {
    ecmaVersion: 2020,
    sourceType: 'module'
  },
  plugins: ['@typescript-eslint'],
  extends: ['plugin:@typescript-eslint/recommended', 'plugin:prettier/recommended'],
  rules: {
    // 支持ts-ignore
    '@typescript-eslint/ban-ts-ignore': 'off',
    '@typescript-eslint/no-var-requires': 0
  }
};

这是一个相对标准的ts工程的eslint,非常适合我们命令行项目,所以我就直接拿过来用了。

这个工程我们需要注意,我们在之后会用到prettier这个美化插件,我们这边配置的extends中有 plugin:prettier/recommended ,因为可能eslint和prettier有冲突,我们这里以prettier为优先,所以不要动它们两个插件的引用顺序。

.eslintignore

node_modules
dist

在现有的package.json中我们也写入了一个命令

"lint": "eslint 'src/**/*' --fix",

这个时候我们尝试一下运行命令,它就能帮助我们自动校验以及fix修复。

除此之外我们在package.json中还定义了一个prettier命令,我们直接运行,就可以发现所有的代码都被美化了格式了。

我们同样可以定义prettier的配置文件以及ignore

.prettierrc

{
  "singleQuote": true,
  "trailingComma": "none",
  "printWidth": 160,
  "tabWidth": 2,
  "tabs": false,
  "semi": true,
  "quoteProps": "as-needed",
  "bracketSpacing": true,
  "jsxBracketSameLine": true,
  "htmlWhitespaceSensitivity": "ignore",
  "useTabs": false,
  "jsxSingleQuote": false,
  "arrowParens": "always",
  "rangeStart": 0,
  "proseWrap": "always",
  "endOfLine": "lf"
}

.prettierignore

dist/
node_modules
*.log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问,不仅仅是代码,我们团队不同的ide,空格和tab等等都有差异这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在根目录定义

.editorconfig

# Editor configuration, see http://editorconfig.org

# 表示是最顶层的 EditorConfig 配置文件
root = true

[*] # 表示所有文件适用
charset = utf-8 # 设置文件字符集为 utf-8
indent_style = space # 缩进风格(tab | space)
indent_size = 2 # 缩进大小
end_of_line = lf # 控制换行类型(lf | cr | crlf)
trim_trailing_whitespace = true # 去除行首的任意空白字符
insert_final_newline = true # 始终在文件末尾插入一个新行

[*.md] # 表示仅 md 文件适用以下规则
max_line_length = off
trim_trailing_whitespace = false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小小文件来约束每一个编辑器编写出来的代码特征,甚至在个别ide,我们可以去做自定义的配置,比如说vscode,我可以在根目录新建

.vscode/settings.json

{
  "npm-scripts.showStartNotification": false,
  "editor.defaultFormatter": "esbenp.prettier-vscode",
  "typescript.preferences.importModuleSpecifier": "relative",
  "editor.codeActionsOnSave": {
    "source.fixAll.eslint": true
  }
}

这个配置完成之后,我们可以用到里面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就是保存自动eslint fix修复,我们再回到vscode里面,就不用每次保存都需要手动格式化代码啦。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代码统一和美化,以及ide的统一的工作了,现在应该要着手git了,我们在项目提交git之前,需要做一次lint+prettier确保远程仓库的代码统一标准。

那么如何去在提交之前去做校验逻辑呢?husky就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些,我们尝试运行这个命令:

1. husky install
2. npx husky add .husky/pre-commit "npm run lint-staged"

执行完毕之后会在根目录出现一个husky文件夹,其中有一个pre-commit的文件,在这个shell中我们可以看到npm run lint-staged的命令

而在文章开始的package.json中就已经定义好了这一段代码:

 "lint-staged": {
    "*.{ts,js,json,markdown}": [
      "prettier --write",
      "eslint --fix",
      "git add"
    ]
  },

那么lint-staged是什么呢?我们在工程中,通过husky拦截到了git的commit事件,这个时候如果进行一次lint和美化那么是全局意义上的操作,这是非常耗费时间和性能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对git的暂存区的文件做lint就可以了,而lint-staged就可以帮助我们去对暂存区的文件进行一系列操作的工具。我们在package.json中就定义了如果暂存区的文件是ts,js,json,markdown的话就要依次执行下面的三个命令。

那么到这里为止,我们的代码就开发完毕了,我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自动校验,以及拦截,美化,ide统一/加强。我们开发的命令行工具虽然只有一个拉取模板的小功能但是确实解决了大部分团队的痛点问题,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决。但是我觉得还不够,要在上一点好玩的东西....

GithubAction自动发布到NPM

我们开发出来的命令行工具势必要发布在npm中的,或者是你们团队npm私库都是要易于管理。所以我们将这个工程新建一个dev分支,我们在dev上面开发,当合并到master之后,就自动触发一个action,帮助我们自动发布...

但是在准备之前我们需要在工程的根目录新建

.npmignore

src/
etsc.config.js
tsconfig.json
nodemon.json
typeings/
.*

我们把相关ts,开发文件进行屏蔽。

接着我们去写workflows (新建)

.github/workflows/npm-publish.yml

name: npm-publish
on:
  push:
    branches:
      - master # Change this to your default branch
jobs:
  npm-publish:
    name: npm-publish
    runs-on: ubuntu-latest
    steps:
      - name: 切换仓库
        uses: actions/checkout@master
      - name: 准备Node环境
        uses: actions/setup-node@master
        with:
          node-version: 12.13.0
      - name: 安装依赖以及编译
        run: npm i && npx etsc
      - name: 推送到NPM
        uses: JS-DevTools/npm-publish@v1
        with:
          token: ${{ secrets.NPM_AUTH_TOKEN }}

我们推送到NPM用到了JS-DevTools/npm-publish@v1这个action,这个action好像是最火的推送npm的action,使用方式也非常的简单。我们只需要把本地的package.json的version管理好就可以了,然后我们需要去npm官网,去新建一个token:

WX20210905-195041.png

生成之后的token我们拿到存此工程的仓库去设置:

WX20210905-195236.png

生成的token名称就是: NPM_AUTH_TOKEN

这个时候我们把代码提交到master主分支,就可以发现action已经在运行了,稍等片刻就已经构建完成了。然后npm的包也发布了~

WX20210905-195458.png

enjoy-project-tool npm包

结束

这篇文章说实话算水文了,用到的技术也很简单,希望如果团队还没有这种东西的话就自己着手尝试一下,这个东西很简单,顶多一个早晨的时间就写完了,但是能换来团队很大的便利,这就很值得了。抛砖引玉,我估计有很多用在线的校验平台,其实道理都差不多,我们今天写的这个算是丐版(但是我依然觉得做本地的校验非常有必要)。我把tool和对应的项目模板开源了,会一直维护这个项目。不管是公司用还是自己用,都是非常方便(嘻嘻)

关注公众号老铁们,求你们了~~